走科技創新之路“好醫生”再獲殊榮
——好醫生藥業集團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沖刺中醫藥的創新創制
4月10日,省委、省政府在成都舉行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好醫生”中藥大品種康復新液系統創新及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應用項目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中醫藥大有可為,全力沖刺中醫藥的創新創制,推動醫藥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出中醫藥的世界品牌,我們一定會好好干,加油干!”手捧紅艷艷的證書,好醫生藥業集團董事長耿福能感慨道。□米方圖片由好醫生藥業集團提供
首揭藥用昆蟲基因組圖譜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干事創業的信心和決心來源于產品自信、技術自信。此次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的“好醫生”中藥大品種康復新液系統創新及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應用項目就是這樣一款自主創新技術。
“好醫生”康復新液是以美洲大蠊為原料研制的現代中藥,廣泛用于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潰瘍性結腸炎、口腔潰瘍及燒燙傷等創面病癥,其系列產品創新研究獲得“李時珍醫藥創新獎”“四川省名牌產品”“華夏科技一等獎”等榮譽。
相比西藥的單一分子結構,中藥的成分復雜多樣。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連達發現,中醫藥中不少動物藥很難回答“為什么有效”“什么成分有效”等問題,在走向世界時仍會遭到質疑。“在動物藥方面進行基因系統研究,就好比進行西藥分子研究,是中藥研發模式的創新。”
為了讓中醫藥產品走向世界,好醫生藥業集團和四川大學共同啟動了藥用美洲大蠊全基因組研究,并于去年12月發布階段性成果。中藥基因組學研究不但有助于世界認識中醫藥,加速中藥國際化進程,還可在國際化競爭中搶占主動。
研究成果揭示了藥用昆蟲的基因組圖譜,探索美洲大蠊生長發育規律,為美洲大蠊實現種源基因鑒定、優化種源及養殖技術奠定了基礎。在此基礎上的后基因組學研究,將為美洲大蠊活性成分及相關分子機制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推動相關動物類中成藥新藥的研發。
不僅如此,本次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的項目運用了三種指紋圖譜技術建立了從美洲大蠊原藥材、飲片至中成藥康復新液的全面質量控制系統,提高了康復新液質量控制水平。采用網絡藥理學方法,首次對康復新液藥效機制進行研究,初步闡明康復新液的作用機理。運用循證醫學方法首次全面系統評價康復新液針對人體腔道黏膜創面的療效和安全性,為康復新液在人體腔道黏膜創面治療的臨床研究和應用提供了依據。
嚴控品質創新創制助推中醫藥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今年,耿福能更加忙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脫貧攻堅、創新創造等都與產業密切相關,‘好醫生’要繼續好好落實國家和社會的關切,立足集團產業升級,通過企業的轉型為中醫藥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貢獻一份力量。”
要實現中醫藥轉型升級,最離不開的是產品品質。中藥材數千年來均是農戶采集野生和自行種養殖,無論從種養殖條件、種源控制,還是炮制加工、規范儲藏、銷售等方面均無法保證中藥材的質量。近年來,相關部門雖然加大了對中藥材的質量控制力度,但質量安全事故仍有出現,究其原因在于中藥材的源頭存在質量問題,沒有中藥的“第一車間”。
聚焦中藥品質升級,好醫生藥業集團提出:進行中藥材種養殖條件資源普查,建立可以種養殖中藥材地塊數據庫;建立種質資源數據庫,保證中藥材質量;盡快制定實施各中藥材種養殖標準,大力促進中藥材質量建設和標準認證;建立中藥材種養殖基地集散地,取代農貿市場交易。
“目前,最重要的是科研突破,科技要走在前面,然后做好市場”。下一步,“好醫生”將繼續大力建設優質的中藥材以及大健康產品的原料基地,將“產品的第一車間建在土里”;通過持續提升產品質量,讓消費者切身體會高質量藥品帶來臨床療效;逐步擴大中藥材及大健康產品原料種植的品種與規模,增加新產品的規格和品種,適應消費者的新需求;最后繼續擴大在國內和國際市場的份額和終端客戶,建立品牌影響力。“中醫藥走向世界,除了要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外,還要立足全球打造中醫藥品牌。”
相關工作已經干起來。3月21日,好醫生·福能源宣布成立全國首家全產業鏈健康管理中心。該中心集大健康產品原料種養殖、生物醫藥研發生產、健康綜合服務、精準醫療、醫養康用融合和國際化營銷于一體。這預示著“好醫生”在推進中醫藥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邁出了堅實一步。
如今,“好醫生”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中醫藥企業中的龍頭企業,在創新研發上居于領先地位。他們建設了GAP標準美洲大蠊、附子、天麻等中藥材標準化種養基地(規模化藥用動植物種植、養殖基地)。其中美洲大蠊GAP養殖基地是國內首家通過GAP認證的昆蟲類藥用動物養殖基地,布拖附子基地是全國最大的附子種植和附子飲片生產基地。“好醫生”還在云南昭通小草壩新建了雙烏天麻產業園,進一步提升了中藥飲片的標準,實施了天麻中藥材全產業鏈運作。天麻精細粉和三七精細粉等中藥飲片產品已經上市,并開發出全國領先的天麻助睡眠噴霧等專利產品。
“好醫生”美洲大蠊GAP養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