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消費日報 | 發布日期:2024-12-17 | 作者:本站 | 分享: |
圖 | 《消費日報》頭版報道
擁有452臺(套)設備和25條提取生產線、關鍵控制點位達到6700個、管道總長達到120公里、實現生產線自動化率達到98%……隨著“新質生產力”一詞的誕生,錨定高質量發展,成為不少行業的著力點,好醫生集團便是大健康領域中的積極踐行者。日前,記者探訪位于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的好醫生攀西藥業二期數字化智能工廠,親眼見證好醫生集團如何以“智改數轉”(智能化改造與數字化轉型)回應中醫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課題,進一步為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發展指明方向。
從養殖到生產
“智改數轉”提升含“新”量
“中藥的第一車間在土里,藥材好,藥才好。對于中藥質量的提升,首先要在源頭保證質量,還要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進中醫藥全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上,進行科技攻關。生產環節、流通環節、研發環節等都應該有科技的注入。”在談及如何打造完整而有韌性的中藥產業鏈時,好醫生集團董事長耿福能如是說道。
正如耿福能所言,“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才是硬道理,培植新質生產力,國家做了部署,企業也要跟上步伐。”新質生產力是所有的環節系統的創新,支撐點在于科技必須有突破。從原料的養殖到成品的生產,好醫生集團正在通過“智改數轉”提升著企業含“新”量。
首先,是生物原料方面。
美洲大蠊作為地球上現存最古老的昆蟲之一,與人們常見的蟑螂雖然同屬蜚蠊目,但卻是蜚蠊科中唯一可以入藥的。它是好醫生集團拳頭產品康復新液的原材料之一,擁有10萬條以上的多肽、3萬多個小分子化合物。為了保證生物原料的質量,好醫生攀西藥業二期數字化智能工廠內建有美洲大蠊數字智能化養殖車間,養殖了70億只。“美洲大蠊也有自己的‘餐標’,它們甚至比人還吃得好,更講究營養均衡。”四川好醫生攀西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廠長文建國告訴記者,為確保生物原料的健康,美洲大蠊的口糧十分考究,由牛奶、小麥、果蔬、微量元素等十幾種食材混合制成,并擁有國家專利。“美洲大蠊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不喜歡陽光,因此,我們采用模擬生態環境養殖,可自動且精確地控制光線、溫度、濕度、細菌數量等室內條件,讓它們吃得好、睡得好,以保障原料的安全性、穩定性和產量。”
在數字智能化養殖車間的走廊,借著手機手電筒射出的光,記者看到了“成年”美洲大蠊居住的房子——“芯片”。“芯片”形似一個立體養殖箱,文建國告訴記者,這些“芯片”都是為了美洲大蠊而定制的,寬度和厚度都有標準。
除了生物原料,好醫生攀西藥業二期數字化智能工廠在生產端也充分體現了科技的魅力。該工廠投入建設耗資8億多元,在“智改數轉”方面不僅處于中藥行業中的前列,就整體醫藥行業而言也屬于國內領先水平。
在提取車間,記者看到,全車間采用三層結構,三層為投料和提取區,二層為濃縮和中央控制區,一層為精制、純化、干燥和藥渣處理區。文建國告訴記者,提取車間是基于QBD(質量源于設計))理念設計建造的數字化智能工廠,采用德國西門子PCS7(完全無縫集成的自動化解決方案)開發的DCS控制系統(集散控制系統),可對藥品生產全過程精準控制。“這里涵蓋了25條生產線,6700個關鍵控制點,所有管道加在一起總長度超過120公里。美洲大蠊在這里提取有效成分,液體就通過管道,進入藥品灌裝車間進行裝瓶。”文建國介紹道。
隨后記者來到了液體制劑車間,該車間同樣采用三層結構,一層為精制配制區域,二層為灌裝區域,三層為物料投送區域,涵蓋了4條液體制劑生產線、4條無菌滴眼劑生產線。記者注意到,該車間采用AGV無人小車實現物料搬用、RGV有軌小車靈活產線切換,還有蜘蛛手和機械臂替代人工操作。
“每個車間都配備了指紋識別系統,車間里面的濕度、濕度、潔凈度、壓力差都有嚴格的控制標準。”文建國向記者介紹道,車間里的潔凈度達到了局部一百級,全過程采用全自動無菌生產。在車間里,經過滅菌、裝瓶、包裝等一系列工序,藥品就在這里生產完成。
“滅菌之后,經過瓶身吹干工序后,真空漏液檢測環節會有機器智能檢測產品是否漏液,通過后蓋量杯蓋,之后貼標簽。”工廠內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產線目前有18道工序,僅需要11個工作人員。“在老廠,同樣的生產線需要22個工人,現在新廠只需要一半了。相比以前,我們更多的是用眼睛而不是用手,更多起到的是‘視檢’作用,如果機器出現問題要第一時間糾正,平時只需要進行一些物料填充或者是人工復檢的工作。”上述工作人員表示,如今他們的工作強度比以前小了不少,以前更多都是依靠人工裝箱,而現在則全部變成了機器其自動化。
“通過數字化智能工廠的打造,實現了生產線自動化率達到98%,極大程度降低了人工干預對藥品產生的不確定性,確保了藥品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文建國補充道。
從提質增效到節能減排
經濟和社會效益兩手抓
記者注意到,好醫生攀西藥業二期數字化智能工廠搭建了集生產執行、設備管理、能源雙碳、包裝線效率分析等在內的數字化智能控制平臺,通過系統集成,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促進傳統中成藥產品品質的全面提升。“數字化技術可以幫助企業提前預測原料需求、庫存變化等,實現供應鏈的優化和協同,降低采購成本,提高采購效率。”
此外,記者了解到,好醫生攀西藥業二期數字化智能工廠的設計產能是老廠區的5倍,預計年產康復新液2萬噸、抗感顆粒3000噸、片劑和膠囊劑500噸。
“工廠生產效率提高了18%,在能源節約上達到了20%以上,質量偏差下降了20%以上,這體現了工廠在節能減排和提高生產效率方面的顯著成效。”文建國向記者透露道,目前,在打造二期數字化智能化工廠的同時,好醫生集團又新購81畝土地,推動中試平臺的建設,打造三期工廠。“三期作為研發產品的落地,是科技創新的轉化平臺。”文建國表示,好醫生集團還將不斷加強產學研平臺建設的投入、國際交流合作等,來支持推進研發創新。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好醫生攀西藥業二期數字化智能工廠的建設不僅提升了中成藥的生產能力和水平,還作為數字化項目的典范,帶動了西昌乃至涼山的醫藥生產高質量發展,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工廠的建設和投產帶動了周邊群眾就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對地方經濟的發展和技術創新水平的提升起到支撐作用。”一位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
近年來,好醫生集團聚焦自身特色優勢產業,搭上了“智改數轉”的列車,強鏈補鏈、提質增效,以生產線、車間、工廠為單元梯度實施數字化轉型,全面推進企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從而加快新質生產力的形成,以促進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值得注意的是,種種舉措背后,旨在于用科技賦能,助力中醫藥“走出去”。
“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如何用西方能夠理解的方式證明中醫藥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作用機制。”在耿福能看來,中醫藥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有效推廣和交流,首先要解決的是回答好中醫藥的四問,即“中醫藥有沒有效?有效,是什么在起效?怎么起效的?起效的過程是怎樣的?”其次,是讓科技創新為中醫藥走出去打頭陣,要研究出原創的一類新藥。
“要回答‘四問’,也必然涉及中醫藥的現代科技研發。重要發展不能停留在傳統,不能停留在‘膏丹丸散’。只有用現代科技語音、現代科技工具、結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對傳統中醫藥進行解讀、創新,將中醫藥的物質基礎和起效過程研究清楚,將中醫藥與西方的思維對接上,同時政府幫助其他國家建立傳統醫藥的審評監管系統,才能更好地與國際接軌,被國際社會接受,也就更有可能走出去。”耿福能說道。
據悉 ,2023年,好醫生集團的好醫生康復新液獲得在加拿大上市的全鏈法定資質,自主研發的4個一類新藥取得突破性進展。今年1月,企業的研發總部暨神農阿波羅藥物研究中心也取得了不俗成果,其GD-N1801項目目前已進入Pre-IND(臨床試驗申請前會議),主要研究治療慢性創面,如糖尿病足。該項目申報成功后,其研究成果將填補全球糖尿病足藥物治療方面的一些空白。
地址:成都市青羊區工業園區n36棟
電話:86-028-82868888
好醫生云醫療:http://www.hysyyl.com 福能源:http://www.fnysw.com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川)-非經營性-2021-0397 蜀ICP備06014542號-1
官方微信
CopyRight(C) 2011 - hys.cn 好醫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網站未發布麻醉藥品、精神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放射性藥品、戒毒藥品和醫療機構制劑的產品信息 技術支持:創企科技
線上商城
聯系我們
郵箱:2641274375@qq.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