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福能,這位“50后”的企業家,更像是一位“憂國憂民”的教授。在與《中國企業報》記者的交談中,他時刻都關注著百姓的生存狀態,即便在經濟層面,他的目光也始終鎖定在中小企業與老百姓身上。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藥業集團董事長,耿福能認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更接地氣,無論宏觀、微觀,都講得很細,干貨很多。
在他的關注點中,完善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和小微企業都進入到了政府工作報告中,這讓耿福能覺得為自己這些議案所花費的心血是值得的。
提高工資待遇 讓老百姓有尊嚴的工作
耿福能告訴記者,目前社會的問題,是資本過度集中,必然導致普通人的收入降低,導致經濟雖然發展但老百姓仍然不富,不敢花錢。
“工資要以小時計,應大幅提升最低工資的法定線。深圳最低工資標準是1800元,這是國內最高的,但折合成小時工資,也就是一個小時6元至7元,這樣的收入,百姓還能安心干好自己的工作嗎?”耿福能說。
距離3月5日人大開幕已經過去了幾天,但耿福能仍然清晰地記得關于完善最低工資標準在政府工作報告的第25頁,因為報告上的語言已經深深刻在了腦海中。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完善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落實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措施,同步完善工資制度,對基層工作人員給予政策傾斜。
耿福能說,這講得很好,其中還有一句話他很認同,即“立國之道,唯在富民。要以增進民生福祉為目的,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與和諧進步。”
在耿福能看來:“你看那些環衛工人,尤其是國外環衛工人,很熱愛自己的工作,而國內的環衛工人低三下四的,一看心里就難受,收入不高導致工人底氣不足,低收入意味著缺乏尊嚴。”
耿福能建議,應該由目前的低薪高就業改變為高薪低就業,老百姓財富有所積累之后,就會有創業的資本和想法,以后逐漸會變為高薪高創業的社會風潮。這有助于激發人們工作的熱情和實現藏富于民。
此外,耿福能還建議,個人所得稅最好還是要調低,與民爭利,國家是難以發展的。
提高抵押貸款比例 支持小微企業持續穩定發展
“沒有小微企業就沒有創業,沒有創業就沒有就業,沒有就業就沒有辦法創造財富。”在3月7日上午的四川代表團中外媒體開放日上,耿福能在發言時說,政府工作報告6次提到小微企業的發展,13次提到創業,這說明只有讓微觀經濟有活力,有創造力,才能保證宏觀經濟的穩定、持續的發展。小微企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耿福能強調,經調研與搜集數據分析,中小微企業對GDP的貢獻已經達到65%。但是,目前許多中小微企業的生存卻十分困難,尤其在資金支持方面是制約發展的瓶頸。他分析道,從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的融資成本高,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向小微企業放貸的比例低及小微企業融資主要依賴于小微貸款和民間借貸可看出,小微企業融資困難,融資利率成本已經出現脫軌局面。
四川省內有一家商業銀行共有貸款戶數132戶,11戶為國有大中型企業,占全部貸款戶數的8.33%,這11戶企業獲得的貸款余額超過該行貸款總額的90%,而占90%以上的中小企業獲得貸款額不足10%。
對此,耿福能說,小微企業處于嚴重貧血的狀態,命大的才能活下來,命小的就被淘汰了。
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耿福能建議,按照市價評估、提高抵押貸款比例。目前銀行是按照市價評估打5—6折給予企業貸款,建議提高至7—8折給予貸款;允許小微企業可以用股權質押貸款;允許小微企業用商標、發明專利質押貸款;增加金融擔保的財政投入;發揮政府扶持小微企業的職能,利用財政投入,建立政策性擔保機構,開展“保險+信貸”合作方式,規范擔保、評估、登記、審計、保險等中介機構的服務收費;對服務小微企業的擔保公司予以財稅優惠;建立信用擔保機構風險分擔和補償代償機制,通過財政代償、再擔保代償等手段,增強擔保機構抵御風險能力;清理不必要的資金通道和過橋環節;建立小微企業征信體系。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一些政策措施多次出現,這讓耿福能看到了希望,報告上的很多內容,對于實體經濟都是利好的消息,特別提到中小企業大有可為。
這位長期關注“弱勢群體”的企業家告訴記者:“我的信仰是共同富裕,百姓才有好日子過。不走共同富余的路,任何國家和民族日子都過不好。先富裕起來的人要為后面的人把路鋪好。”
耿福能甚至把他的想法變為了公司行為,在好醫生藥業全國的2000多個品牌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每月都會定期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者居民區,開展“好醫生免費義診及健康咨詢”活動,教社區居民如何安全用藥、如何實施自我保健,履行“關注大眾健康”的承諾。
來源:央廣網http://sc.cnr.cn/sc/2014kj/20150310/t20150310_5179553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