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今年也是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藥業集團董事長耿福能持續關注扶貧的第 3 年。履職 5 年來,耿福能總共提交了 40 件建議,其中多數指向了精準扶貧。
在今年兩會前,耿福能已經三次前往涼山州的鄉村調研。在部分偏遠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域, 耿福能看到,一些彝族群眾還維持在很低的生活水平上。耿福能感到,現階段的扶貧工作必須在總結過去扶貧模式與成效的基礎上,針對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尋找有效的產業扶貧路徑。
“產業扶貧是精準扶貧的有效途徑,一定要改‘輸血’扶貧為‘造血’扶貧,以徹底實現貧困地區的可持續發展。”為此,耿福能在本屆兩會上提出要多角度進行產業扶貧。
精準扶貧 + 品牌培育
增加附加值,擴大影響力
3 月 6 日,在北京市場上,耿福能買了不少附子,附子是主產于四川的一種中藥材。“這些都是我這兩天從北京市場上買來的,均來自涼山州。 當年,北京的專家組到涼山布拖縣進行評審鑒定,評定合格后,北京各大醫院進行了定點采購,目前,涼山州的附子基本占到北京各大醫院的 60%- 70%。”耿福能高興地和其他代表說,這就是品牌帶來的效應,增加了產品附加值,更給當地種植農戶帶來了收益。
針對農產品或中藥材的品牌培育,耿福能說,“藥品藥材與其他品牌,也是一樣的,剛開始種植的時候,不為人所知,慢慢知道后,認識的人越來越多,逐漸擴大影響力,形成品牌, 擴大銷路。”
來自阿壩州的全國人大代表林紅對此也非常贊同,“現在農民做產品就是要做品牌。”林紅說,就好比九寨溝這個品牌,全世界都知道。做中藥材產品也需要做品牌,九寨溝的中藥材品牌——刀黨,家喻戶曉,因此 銷量非常好,現在也做了很多旅游衍生產品,還要擴大生產種植規模,農戶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耿福能建議,農村發展種植業,要加大品牌培育,培植一個地區的影響力,從而提高產品附加值,穩定價格和銷路,帶動當地農戶脫貧致富。
精準扶貧 + 產業發展
產業進村袁授人以漁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支持中醫藥發展、民族醫藥事業發展。
因此,耿福能提出,產業發展要和精準扶貧結合起來,在貧困地區發展中藥材種植,實施產業扶貧。
耿福能表示,很多貧困地區的空氣、水、土壤非常適合種植中藥材,而發展中藥材種植也符合國務院下發的《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 2030 年)》。很多中藥材有比較高的附加值,不但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也可以推動中醫藥發展。
產業進村,授人以漁,針對這一扶貧路徑,耿福能很有發言權。早在 1995 年,好醫生藥業集團就在涼山州國家級貧困縣布拖縣進行附子種植,每年投入數十萬元對當地的彝族農戶 進行種植技術指導、免費提供種源、保底價收購,確保種植戶利益,以公司+ 農戶+聯盟的形式帶動了以布拖縣火烈村、普洛村附子核心種植區為主的近 10000 戶農戶通過種植中藥材附子增收致富,戶均年增收 5000 元。
來源:四川經濟日報